本网讯 10月27日下午两点,公司老教授於贤德应邀为公司研究生开展以《语言的锤炼---新闻工作基本功的修炼》为题的讲座,阐释新闻工作中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
於贤德教授。(摄影:黄超)
|
作为讲座的主持人,公司赵建国教授首先介绍了於贤德老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乐于帮助后进学者。”必威BETWAY官网正是於贤德教授筹划建立的,而作为学院的开山鼻祖,於贤德教授也对在场研究生们提出了期望:“为了这第一届研究生,学院花费数年之久,可以说是‘梦想成真’了。我们的研究生不仅要有一定学术积淀,而且还要在动手、创新和业务应用方面独树一帜。”
|
讲座前,於贤德教授(左)受聘为“广外—羊晚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摄影:黄超) |
“文字是外壳,思维的载体”
“语言作为符号,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於贤德教授认为,日常生活劳作需要沟通,知识经验传承也需要沟通,而沟通意义需要作为符号载体的语言。因此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对于语言的需要。人类社会就是通过语言来传承和发展的。
对于新闻业来说,语言是新闻传播的最根本手段。学会用“深刻、鲜明、生动”的语言,是信息传播准确及时和有感染力的保证。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外壳,新闻传播工作的基础在于锤炼语言。
“学好语言,先下苦功”
“要学好运用一门语言并非易事,一不注意便弄巧成拙”。於贤德教授在讲座中列举了许多现今媒体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包括词不达意、过分创意导致本意扭曲、方言使用不当造成语法问题等。不当的语言应用不仅会干扰传播者本身的意图,还可能给接受者造成不好的体验。这在新闻语言中尤其如此。
於贤德教授告诫大家,任何一种语言背后都隐藏着庞杂的文字,表达方式以至文化背景,想要要修炼好语言,必先下苦功。通过大量的阅读,反复锤炼写作编辑中的语言文字的应用,不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精益求精。熟能生巧,进而巧能生华。
“要写好文章,功夫在日常”
“遇见社会事件,就需要记录;产生思想火花,便需要存留;面对说三道四,也可化为评论”。於贤德教授表示,写作实践是提高语言修养的必由之路,而语言写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日常有意识的积累和练习。
於贤德教授为同学们提出学习建议,一是要从日常生活入手,着眼于生活中的一情一事,勤写勤练;二是要要多审阅修改自己的稿子,鲁迅曾说文章写成之后至少看十遍。先人的治学风骨值得我们传承下去,每一次审阅修改都是对自己的突破和提高,艰苦付出最终会收获累累硕果。
|
同学们积极於贤德教授开展交流。(摄影:黄超) |
(指导老师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