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首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暨海丝国际舆情研讨会在必威BETWAY官网北校区隆重举行。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舆论学研究院执行经理谢耘耕做了精彩发言。
谢耘耕教授
谢教授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举世瞩目的速度稳步高速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经济增长相呼应,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成为国际舆论的议论焦点。
面对新形势下的国际舆论环境,我国亟需将“国际舆论”、“对外传播”、“国际话语权”等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改进当前国际舆论研究问题,为我国国际舆论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增砖添瓦。
接下来他从多方面分析了我国国际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我国尚未构建系统的国际舆论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传统的引导舆论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应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面对复杂国际舆论环境,宣传管理部门亟需探索新型的国际舆论引导体制机制,构建系统的舆论引导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以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引导的整体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国际舆论研究由于视角和方法单一、内容散乱、技术薄弱、深度不足等问题。其次,研究范围狭隘导致我国的国际舆论研究局限于欧美舆论研究,多元的舆论声音被忽略。但是欧美舆论并不等同于国际舆论,世界舆论场中存在着丰富多元的舆论声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声音被忽略。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舆情信息具有数量庞大、多通道、实时更新等特征,必须通过多元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互联网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国际舆情信息的全面搜集和深入分析,而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在了解国际舆情的内在生成机制、演变规律、内在原因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综合应用包括大数据挖掘、全球民意调查、深度访谈、话语分析等多元研究方法是深化我国国际舆情研究的必然路径。第四点,我国缺乏权威国际民意调查机构,难以了解国际舆情全景,弱化了我国的全球舆论引导作用。我国的国际舆情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主流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很少深入各国展开切实的民意调查。直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权威的全球民调机构,更没有系统的全球公共舆论搜集、分析、预警、预测体系,我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意的了解,更多依赖于海外民意调查机构的数据,如盖洛普(Gallup Poll)、皮尤(Pew Research Centre)、全球风向标等发布的全球性调查报告。第五,缺乏跨学科的专业研究团队。目前我国国际舆情研究团队还比较单一,研究者学科背景主要为新闻传播学,集中于英语语种的舆情研究。因此,应该首先充实研究团队,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通过跨域合作、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国际舆情的研究水平。第六,国际舆情数据有效整合不足。目前国际舆情的数据库建设还十分单一,单一的数据为深入研究设置了巨大障碍,造成现有国际舆情研究无法深入探究各国舆情的内在生成机制和演变规律,更无法对国际舆情进行综合研判,不能为国家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国际舆情应对策略、引导策略,大大降低了国际舆情研究的现实意义。 最后,研究成果的现实应用性不强。我国目前的国际舆论研究的现实应用性整体不强,与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热点国际问题中的舆论引导过程的具体剖析,无法为党和国家对外传播、舆论引导工作、传播技巧、话语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咨询报告,缺乏有操作性、可行性的干货。
针对上述我国国际舆论研究的现状和诸多问题中国,谢教授带领我们展望了国际舆论研究的未来进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和改善国际舆论研究,增强中国全球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扫除各种跨文化传播问题和障碍,为中外合作铺就坦途。
首先,要成立国际舆论学学组,建立国际舆论研究联盟。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拟成立国际舆论学学组,并以学会名义发起成立国际舆论研究联盟,以搭建我国国际舆论研究合作沟通平台,探索形成国际舆论研究协同创新机制。然后,要构建国际舆论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确立国际舆论研究联盟的合作目标如下:(1)发挥协同创新优势,通过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构建国际舆论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我国当前国际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指导。(2)发挥智库作用,为党和国家了解国际舆论形势、开展国际议题设置和国际舆论引导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第三,完善国际舆情研究方法,建立国际舆情综合研究框架。对国际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线下舆论场开展系统研究,打通各类相关数据,建设功能强大、信息多元的综合国际舆情数据库,采用多元研究方法,深化我国国际舆情研究。第四,合作开展国际民意调查,为舆论研究和全球舆论引导发挥作用。建议高校、科研机构、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国际民意调查,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来源,提升中国国际舆论话语权,力避中国在全球舆论场中的失语问题。第五,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建立国际舆情监测分析预警预测系统,建立分类舆情数据库。对全球各大新闻网站等进行实时监测、搜集,利用多元社会调查方法对全球公共舆论进行调查,并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掌握其舆情生成和演变机制机理。第六,加强发展中国家舆情研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联合舆论场,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中国应该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舆情研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构想指导下,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术合作,促进形成诸多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舆论场,增强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西方国家的国际舆论场主导地位。
最后,每年召开国际舆论学年会、工作坊,并编辑出版国际舆论学教材,培养研究队伍,提升全国国际舆论学研究整体水平。